保持敬畏之心
交易是一场持久战

交易中的二八定律:你的努力,用对地方了吗

#金融市场里的金科玉律

大家好,我是学长。

从踏入交易市场的第一天起,肯定听过一句圣经般的告诫:这个市场是二八定律,80%的人亏损,只有20%的人能赚钱。

很多人听到这,心里一凉,觉得这像一个无法摆脱的诅咒。要么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是天选的20%;要么悲观宿命,觉得自己大概率是那80%的燃料。

作为一名全职交易员,我必须告诉你,这种理解只对了一半,而且是最肤浅的那一半。

二八定律又叫帕累托法则,不是一个诅咒,它是一个诊断工具。它是一把尺子,帮我们测量效率。

如果说“80%的人亏钱”是市场的结果,那么我们要看的,是导致这个结果的、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原因。

今天,学长就带你看清交易中真正致命的二八定律。

我们先从最直接的利润说起。

新手总在追求高胜率,他们希望每一笔交易都盈利,无法忍受亏损,而我的经验是:每个月80%的利润,往往只来自那20%的交易。

这意味着剩下80%的交易,可能是小赚、小亏、甚至打平。这些无效交易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小止损去试探市场,同时保护我的本金,耐心等待那20%的机会(比如一个完美的谐波形态、漂亮的PA信号、供需区共振)。

所以你必须停止追求全胜将军,接受那80%的平庸,它们是你成为20%所必须支付的必要成本。

这就引出了最反直觉的第二点:关于努力。

80%的新手以为勤能补拙,他们一天看盘16个小时,在1分钟图上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试图抓住所有波动。

这是80%的无效努力,是噪音。

我的交易系统告诉我,80%的有效结果,只来自20%的核心努力,那20%的核心努力是什么?

是等待。

没错,等待才是交易中最核心的努力。

我等待价格进入我的战场(PRZ),这才是高价值的劳动。

是复盘。

这才是你觉醒的开始,在复盘中照镜子,看的是“我的计划”是否被严格执行,而不是在K线里找圣杯。

这种无效努力的陷阱,在知识学习上同样适用。

80%的新手热衷于收集。

他们今天学缠论,明天学波浪,后天学江恩,电脑里有100G的指标和EA。

他们以为掌握了80%的武功秘籍。

但他们掌握的,是80%的噪音。

为什么我经常建议大家,尽可能的聚焦在裸K供需谐波某一个方向。因为这就是我认知里那20%的核心知识。

你在外面看到的80%的花哨指标,其底层逻辑,都逃不出这20%的核心。所以停止收集,开始精通。

与其花80%的时间学100个指标,不如花100%的时间,精通那20%的核心(比如裸K),一招鲜,吃遍天。

最后,再从写EA的视角,谈谈EA的世界。

在程序化交易里,二八定律更残酷。

80%的业余开发者相信参数优化和过滤,他们试图用80%的滤网(比如“必须在周三”、“RSI必须小于30”…)去拟合出一个完美的回测曲线。

结果就是过度拟合,这种EA在实战中(80%的未知行情)会迅速崩溃。

而我更相信健壮性,80%的精力用于打磨那20%的核心逻辑。这个核心逻辑必须是简单、普适、且能穿越周期的。一个策略的健壮性,来自于它那20%的核心逻辑;而它的脆弱性,则来自于那80%的过度优化。

所以你看,二八定律不是宿命,它是一面镜子。

你现在就可以打开你的交易日志(如果有的话):

找到盈利最高的那20%的交易,把它们挑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是同一种形态?同一种时段?同一种情绪?) ——然后,在未来多加留意。

再找到你亏损最多、或最无效的那80%的交易。把它们挑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是冲动交易?是死扛?是没等确认?) ——然后,在未来,用纪律去砍掉它们。

这就是二八定律的另一层意义。

它可以是残酷的淘汰法则,也可以是迭代交易技术的法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道交易 » 交易中的二八定律:你的努力,用对地方了吗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