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敬畏之心
交易是一场持久战

幸存者偏差:为什么研究失败比复制成功更重要

#金融市场里的金科玉律

打开社交媒体或交易论坛,满屏都是晒单的截图。

有的抓住了百倍币,有的在黄金的最高点精准做空,有的拿着几千美金翻了几十倍。

看着这些令人血脉偾张的数字,再看看自己账户里还在浮亏的单子,一种强烈的自我怀疑油然而生。

你开始觉得,似乎除了自己,全世界的人都在赚钱。

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在这个市场上赚钱是常态,暴富是大概率事件,只要学会了某位大神的战法,下一个主角就是自己。

这种焦虑和错觉,往往不是因为你技术太差,而是因为你掉进了一个巨大的认知陷阱。

你看到的只是被市场筛选后剩下的那一小撮幸运儿。

而那些和你一样努力、使用了同样激进策略却爆仓离场的人,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发出声音了。

这就是金融市场中最具欺骗性的心理机制,幸存者偏差。

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不需要那些晦涩的统计学定义。

想象一下二战时期的一个经典案例,盟军统计了返航战机上的弹孔分布,发现机翼和机身遍布弹痕,而驾驶舱和油箱却完好无损。

于是专家建议加固机翼和机身,但统计学家沃德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议,他认为必须加固驾驶舱和油箱。因为那些驾驶舱中弹的飞机,根本就没能飞回来,它们躺在海底,成为了沉默的数据。

我们眼前的这些飞机之所以能回来,恰恰是因为中弹的部位不致命。

把这个逻辑平移到交易世界,简直残酷得让人背脊发凉。

我们总是习惯于盯着那些飞回来的飞机研究,去研究那些活下来的大佬是用什么指标,看什么周期,穿什么颜色的内裤。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复制了幸存者的特征,就能成为幸存者。

在实战交易和策略开发中,这种偏差带来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最典型的误区就是对于高风险策略的盲目崇拜。

你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人满仓梭哈,一把实现了阶级跃迁。于是你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富,重仓路。

但事实是,对于每一个重仓翻身的人,背后至少有九十九个重仓归零的人。

那个幸存者之所以能活下来,可能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独门绝技,仅仅是因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窗口,幸运女神站在了他这一边,也就是所谓的运气。

但运气是不可复制的,概率才是永恒的,如果你把别人的运气误读为能力去模仿,那你就是在拿自己的本金去验证一个极低概率的事件,结局通常是注定的。

那么作为一个理性的交易者,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个认知来武装自己?

首先我们要学会向死而生。

查理芒格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在交易中,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有价值,不要只盯着乔治索罗斯赚了多少钱,而去看看利弗莫尔是怎么破产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怎么倒闭的。去研究那些消失在市场长河中的人,他们做错了什么?通常你会发现,导致死亡的原因惊人的一致,无非是扛单、重仓、情绪失控、由于缺乏流动性导致的滑点等等。

只要你避开了这些必死的操作,你存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在构建交易体系时,我们要警惕对结果的过度拟合。

不要因为某个策略在过去一年赚了十倍就认为它是好策略,你要看它经历过什么样的极端行情,在那些让大多数人爆仓的黑天鹅事件中,它是怎么活下来的。

一个能穿越牛熊、最大回撤可控、收益平滑的策略,远比一个昙花一现的暴利策略要珍贵得多。

因为前者代表了生存的韧性,后者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的产物。

更深一层来看,理解幸存者偏差,能帮我们重塑世界观,让我们变得谦卑。

它告诉我们,成功往往包含着巨大的随机性,当我们赚钱时,不要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可能只是恰好风吹到了这里。当我们看到别人暴富时,也不必焦虑嫉妒,因为我们没看到脚下堆积如山的尸骨。

交易是一场无限游戏,目的不是为了赢一把就走,而是为了由于一直留在牌桌上而获得复利的奖赏。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风控和体系,把自己变成那个大概率能飞回来的飞机。

至于能不能成为王牌飞行员,有时候需要一点运气,但前提是,你得先确保你的驾驶舱和油箱足够坚固,别在半路上就被击落了。

不要迷信幸存者的神话,去听听墓园里的风声,那里藏着更真实的时长声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道交易 » 幸存者偏差:为什么研究失败比复制成功更重要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