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nja
翻译:学长
在交易界,没有什么比供需与支撑/阻力的概念更能引发激烈讨论的了。
对于那些不太熟悉的人来说,这些方法看起来可能可以互换使用,但实际上,它们是许多成功交易策略的核心,每种方法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和操作市场。
今天,我们将直面比较这些概念。
请系好安全带,因为我们将深入分析交易中的这些关键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帮助你判断哪种方法更适合加入你的交易工具箱。
准备好深入学习了吗?
让我们开始吧!
供应与需求 VS 支撑与阻力
供需
供需交易是一种基于经济学供需原理的外汇交易策略,旨在识别高概率的价格反转区域,即供需区域。这些区域与支撑和阻力概念相似,但更具体地指出了市场潜在的转折点。
供需区域的形成通常与市场上的大规模交易行为有关。当市场上出现大规模的卖出(供给)或买入(需求)行为,导致价格显著失衡时,便会形成供需区域。这些区域突显了主要银行可能在未来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的关键水平,这些操作可能触发价格的反转。
在我们深入分析之前,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供需交易指南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包括如何精确地识别、绘制和交易供需区域。这份指南是交易者理解和应用供需交易策略的宝贵资源。
供需区域分为两种类型:
- 供应区域:预期价格在这些区域可能会遇到卖压并有可能下跌。
- 需求区域:预期价格在这些区域可能会受到买盘支撑并有可能上涨。
把供需引起的价格变动想象成一场乒乓球比赛。
它从供应区反弹到需求区,然后又反弹回供应区。有时,它会稍事休息,盘整(此时供需平衡)。然后,它再次飙升,形成新的需求区。
支撑与阻力
你肯定听说过支撑和阻力(S&R),对吧?
还没听说过?
那我们赶紧了解一下!
支撑和阻力,简称S&R,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典外汇策略。它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高点和低点,来预测未来的价格反转点。
这些水平位就像是一道屏障,能够阻止价格进一步上涨(即阻力位)或下跌(即支撑位)。
支撑位就像是价格的弹簧床!
当价格跌到支撑位时,它更有可能反弹回升。
这个水平位显示,在过去,当市场价格跌到这个点时,就被认为是过低的(因此出现了之前的反转)。所以,当价格再次到达这个水平时,交易者们很可能会觉得现在的价格也被低估了,从而引发价格的反转。
重要提示: 支撑位和阻力位至少需要先前两次反转才能形成。
阻力位就像是隐形的顶棚。
当价格达到阻力位时,它更有可能回落。
这个水平位显示,过去交易者们认为这个价格过高,因此当市场再次达到这个水平时,他们很可能会觉得现在的价格也过高,从而导致价格反转。
明白了,对吧?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供需与支撑与阻力:3 个主要区别
供需交易与支撑/阻力交易在外汇市场中均为识别潜在的价格反转点的策略,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核心理念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两种策略确实都旨在捕捉价格反转的机会。它们在交易过程中也遵循类似的步骤,如识别关键水平并据此制定交易决策。然而,这些相似之处基本上就是它们的共同点。
供需区域与支撑/阻力水平在多个关键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一个技术点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若要探究这一优势所在,需深入了解供需交易的核心原理。供需交易基于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银行和其他大型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来确定潜在的买卖热点。这些区域不仅反映了价格的潜在转折点,还揭示了市场结构和动力的深层次信息。
支撑/阻力交易则侧重于价格在特定水平上的历史表现,这些水平被认为是交易者心理的关键点。尽管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它通常缺乏供需交易所提供的市场深度和动态视角。
区别 #1:级别与区域
嗯,这很明显,不是吗?
或者……等等……真的是这样吗?
没错,确实是这样!
供需交易和支撑/阻力交易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预测价格反转点的不同方式。
所以,这里是关键点:
供需区域在重大价格移动的根源处形成一个区域。 支撑和阻力位在之前的价格低点或高点形成一条线。 啊哈,现在都清楚了吗?
等等……别这么快下结论……
让我们再深入一点,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
在EUR/USD货币对上,我们观察到一个供需区域与一个坚固的阻力位精确对齐的情形。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交易者,我们需要做出选择:在这两个潜在的反转点中,哪一个更应成为我们做空的首选?
是选择供需区域,还是选择阻力位?
答案可能已经在你的心中:是的,首选是供需区域。原因在于,供需区域相比单薄的阻力位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空间。在这样一个较大的区域内,价格发生反转的概率被认为比在单一的阻力位上要高。
这种宽阔的区域为交易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信心,因为它们增加了交易策略成功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传统的支撑/阻力线可能仅代表价格历史上的特定水平,而没有考虑到市场深度和交易量等其他因素。
交易狭窄的支撑/阻力线可能会带来挑战,因为这些线可能无法充分反映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这可能导致交易者在等待价格反转时感到沮丧,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性增加时。
这看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欧元/美元已形成稳固支撑位。但当市场回落并形成反转信号(看涨针形图)时,该形态仅比触及该水平低几个点。
后果如何?
你猜对了——错过了一次原本可以带来巨大收益的交易。
真是令人沮丧,不是吗?
现在,让我们换个话题,将其与需求区域进行比较……
看看这个!
同样的场景,却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价格跌入需求区域。结果是什么?在需求区域内部形成了看涨的钉形蜡烛图,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入场信号。
现在你看出区别了吗?
这个钉形蜡烛图在需求区域内部形成。
区域的大尺寸实际上起到了缓冲作用,增加了钉形蜡烛图提供有效入场信号的可能性。
而如果使用支撑位,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错过了入场时机。
差异2:支撑位和阻力位取决于历史价格走势
比较以下两张图片……
这是欧元/美元1小时图上的整洁支撑位。
在审视美元/日元1小时图表上的需求区域时,我们应当关注两个兴趣点(POI)形成所需的时间上的主要区别。
首先,支撑位是基于历史价格行为形成的,它们是过去市场动作的产物。举例来说,一个支撑位可能是由六个月前发生的五次价格反转共同构成的。而我们所分析的需求区域则是近期形成的,其标志性的急剧下跌仅发生在一个月前。
这种时间上的差异揭示了支撑/阻力位与供需区域在形成机制上的本质区别。支撑和阻力位依赖于历史价格行为,而供需区域则是在近期价格行为中形成的,更能反映当前市场的状况和动态。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供需区域通常被认为比传统的支撑和阻力位具有更高的市场重要性。这是因为形成供需区域的价格行为——即银行和其他主要市场参与者的买卖活动——往往比历史价格行为更能影响当前和未来的市场趋势。
看看上面的图片。
看到Eur/Usd上的那个“强劲”支撑位吗?它正好位于一个供需区域上方。你认为价格更有可能在哪个地方反转?
在支撑位吗?
还是在供需区域?
请准备……
供需区域在交易决策中的重要性往往超越了传统的支撑和阻力水平。尽管支撑水平可能显得强劲,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是基于较旧的价格行为形成的。构成这些水平的接触点可能源自几周甚至几个月前的交易,而当时促成价格反转的市场条件可能已不再具有现实意义。
相比之下,供需区域通常是在近期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银行——的交易行为形成的。例如,一个月前银行的卖出行为所形成的供需区域,更有可能反映当前市场的心理和操作。
面对这种情况,交易者应自问:银行是否会在一个阻力位完成交易并期待价格反转,尤其是当这个阻力位是基于几个月前的交易形成的?显然,这种可能性很低。银行交易员更倾向于基于最近的市场行为——即他们自己参与形成的供需区域——来进行交易决策。
因此,供需区域在预测市场动向方面具有更高的成功概率和市场影响力。它们不仅反映了最新的市场供需关系,还体现了银行和其他大型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意图和策略。
区别 3:S&R 与 S&D 背后的心理学
在外汇交易领域,深入理解市场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这比单纯识别交易对象要重要得多。
仅仅识别图表上的支撑或阻力水平,或者供需区域,对于许多交易者而言并非难事。然而,真正能够深入分析这些水平和区域,并理解其背后的市场心理和形成机制的交易者却并不多见。
表面上,供需区域与传统的支撑/阻力水平可能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市场动态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支撑和阻力水平是基于历史价格行为的技术分析工具。它们代表了价格在历史上曾反复测试并反转的水平,反映了市场在特定价格区间的心理预期和操作。
相比之下,供需区域的形成则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市场机制。它们通常与大型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紧密相关,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这些区域的形成不仅仅是价格行为的结果,更是市场供需关系、流动性变化和大型交易者策略决策的直接体现。
支撑和阻力水平是技术分析中的关键概念,它们源于价格在历史上在相似的价格区间内多次发生反弹的现象。这些水平体现了交易者对价格达到某一水平时的共同心理预期,即认为价格要么过低、吸引买入,要么过高、促使卖出。因此,当价格触及这些水平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倾向于促使价格发生反向移动。
尽管这一机制听起来简单直观,但深入探究供需关系可以揭示更深层次的市场动态。
需要澄清的一个常见误解是,支撑和阻力水平并非因为多次触及就变得更加坚固。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水平可能会逐渐失去其效力,因为市场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削弱它们的心理影响力。
此外,历史上的接触次数并不保证这些水平在未来同样有效。换句话说,历史表现并不直接决定未来结果的可能性或相关性。
这一点至关重要,交易者应避免陷入普遍的误解,而应基于当前市场状况和全面的技术分析来做出交易决策。
供需区域的形成与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密切相关。这些区域通常在以下情况下形成:银行开启新的交易头寸、关闭已有的交易头寸,或是在现有交易中实现利润。这一点与支撑/阻力水平的形成机制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往往是由个人交易者的买卖行为所驱动。
供需区域与支撑/阻力水平虽然都可以成为价格反转的触发点,但供需区域由于涉及的市场交易规模较大,因此更有可能引发显著的价格反转。银行的交易行为是为了实现盈利,这是他们战略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基于短期的价格波动。
与此同时,尽管支撑和阻力水平在交易界被广泛讨论,但它们并没有像供需区域那样有明确的市场影响力证据支持。零售交易者的买卖行为虽然可以导致价格在某些水平上发生反转,但这种力量与银行所驱动的供需区域相比,影响力较小。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考虑哪个更有可能成为有效的反转点:是由银行大规模交易形成的供需区域,还是仅由零售交易者在阻力位的小规模卖出所构成的水平?答案显而易见。
支撑和阻力水平的不可预测性部分源于零售交易者买卖行为的波动性。而供需区域则不同,尽管银行在这些区域内的交易规模可能不同,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银行的交易行为是形成这些区域的直接原因。这一点对于支撑和阻力水平来说,往往无法得到同样的确定性。
供给与需求区域与支撑与阻力水平辨析
供给与需求(S/D)区域与支撑与阻力(S/R)水平虽然在某些方面可能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概念。支撑与阻力水平是基于历史价格行为形成的,而供给与需求区域则是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如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所驱动。
供给与需求区域背后的心理基础是市场参与者对价格水平的集体反应,这些区域通常与大规模的交易行动相关,如新仓位的开设、现有仓位的关闭,或是从正在进行的交易中获利。相比之下,支撑与阻力水平更多地反映了零售交易者的个体行为。
总结
供给与需求区域与支撑与阻力水平的结合使用
尽管供给与需求区域和支撑与阻力水平在形成机制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共同用于确定高概率的反转点。供给与需求区域因其与大型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相关,通常具有更高的交易成功率。
然而,当支撑与阻力水平与供给与需求区域相吻合时,这种结合可以显著提高交易决策的可靠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合主要适用于那些不太显著或至少被测试过两次的支撑与阻力水平。对于主要的、广为人知的支撑与阻力水平,银行可能有动机推动价格突破这些水平,从而引发交易者的亏损。
市场心理与零和游戏
外汇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银行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目标是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而这往往以其他交易者的亏损为代价。当交易者被迫平仓亏损的交易时,他们必须以不利的价格进行交易,这为银行提供了获利的机会。
银行特别倾向于在明显的支撑与阻力水平上引发价格的突破,因为这些水平上聚集了大量的交易者。因此,在使用这些水平时,交易者应保持谨慎,避免因价格突破而遭受不必要的亏损。
结论
尽管供给与需求区域和支撑与阻力水平各有优势,但在确定市场反转和寻找交易入场点方面,供给与需求区域提供了更为直接和可靠的信号。